随着B超的普及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很多老年朋友在门诊体检中经常会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就像水管中的水垢一样,时间久了便会造成堵塞,颈动脉斑块像其他血管斑块一样,其发展过程包括: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形成期、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破裂、血栓、钙化)。
其实颈动脉斑是大多数人都会发生的,大约从青春期开始形成,至40岁明显,到了60岁,基本上都会出现颈动脉斑块。到底什么样的颈动脉斑块需要阿司匹林治疗呢?这个问题要区别对待。
1、若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的狭窄面积≥50%,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应当进行阿司匹林的治疗。
2、若患者发现颈动脉斑块,但并未造成狭窄,或虽有狭窄,程度50%,需要具体结合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具体确定。
以下因素称为心血管危险因素:
1)年龄。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2)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慢性肾病患者;
3)糖尿病患者;
4)高胆固醇血症;
5)肥胖(体质量指数≥28);
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7)长期吸烟。
若患者具有以上≥3种危险因素,则应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
物,其主要作用是预防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
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用的范围之广、频率之高,远胜其他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此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是预防心梗脑梗非常有效的方法,只要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一定不能擅自停药。
除了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外,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程度大于50%,还要使用他汀药物治疗。如瑞旨(瑞舒伐他汀),能选择性地在肝脏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等来达到降血脂的作用,有利于阻止颈动脉斑块的进展。除了坚持服药外,还需要控制饮食摄入量,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