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与同类主动脉血管相比,较为纤细,但却承担血氧运输重担,是心脏与大脑重要连接纽带。颈动脉斑块,顾名思义,该处血管出现异常,隶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
颈动脉斑块相关症状
颈动脉斑块早期,患者通常表现出头晕、轻微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情况。若发展到后期,颈动脉血管硬化、老化程度加剧,几种症状会接踵而至:
短暂性脑缺血:持续时间为3~5分钟,主要表现为视野缺失、单侧肢体麻木等;
缺血性脑卒中:情况较为严重,往往发生在患者睡眠状态,临床症状是肢体麻木、昏厥、言语功能失调、瘫痪、急性脑梗等。
其他症状:一般是视力模糊、思维紊乱、头晕目眩、语言模糊不清等。
颈动脉斑块,他汀必须吃吗?
实际上,血脂偏高与颈动脉斑块之间有确切联系。后者诱因主要是胆固醇浓度上涨,血脂浓度水涨船高,最终导致血液过于黏稠,在颈动脉处淤积,形成斑块。
药学研究证实,他汀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转化速率,来降低血脂浓度。颈动脉斑块“合成原材料”不足,生长速度自然减缓。
因此,吃他汀的确能起到稳定斑块作用。但是,颈动脉患者是否吃他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高达50%以上,无缺血性脑卒中问题,可以吃他汀;
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无血脂异常与脑卒中症状,是否服用他汀,要参照斑块性质;
颈动脉斑块患者,有过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可适当吃他汀治疗,但必须定期检查自身肌酸激酶、转氨酶情况;
颈动脉斑块患者,若不符合他汀药物服用条件,可换用抵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
颈动脉狭窄程度过高,缺血性脑卒中高危风险有持续性上升,或要考虑手术治疗。
医生提醒:稳定斑块,3件事不妨尝试
1、远离烟酒,拒绝肥胖
肥胖、抽烟、酗酒,三种因素环环相扣,都会对血管产生毁灭性打击。肥胖,能够使血脂浓度迅速上涨,血液内循环迟滞,颈动脉附近更是“交通堵塞”,相当于为斑块“扩大势力”;烟草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借助呼吸融入血液,对心肌功能形成抑制,影响血液流通;酒精直接迫使血管产生应激反应,损伤程度加剧。
举一反三,如果能够采取相关措施尽快戒烟戒酒、降低体重,颈动脉与其他血管就有喘息时间,加快血脂代谢,斑块或能实现逆转。
2、制定科学运动计划
颈动脉斑块,归根结底与血脂脱不开关系。如果把血脂拆分,就是血液与脂肪,后者却有天然“克星”,运动堪当大任。患者可以咨询专业医生,制定详细科学运动计划,并坚定不移执行,一段时间后,身体势必获益颇丰。
首先是心肺功能强化,血氧运输速度加快,心肌功能显著增强;其次是体重肉眼可见下降,体脂回归到正常水平,体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恢复如初,对颈动脉斑块刺激性相应降低;
最后是免疫力增强,斑块患者,血脂浓度高居不下,新陈代谢速率缓慢,无精打采、疲惫嗜睡、面色苍白症状接踵而至,如果坚持运动,上述负面影响会消失不见,能够为斑块稳定打造优良环境。
3、合理稳定”三高“
血糖、血脂、血压三兄弟,往往并肩同行,其中一个数值超标,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系列疾病反应,颈动脉斑块也深受影响。
举例来说,高糖食物、高盐食物、高油脂食物等分别与血糖升高、血压上涨、血脂粘黏稠等息息相关。无论是内压紊乱,还是代谢异常,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颈动脉斑块往往依附血管存在,一旦后者受到负面影响,斑块会随之破裂、脱落,血栓不请自来。
由此可见,想要稳定颈动脉斑块,合理控制“三高”是明智选择,可从饮食方面入手,远离热量超标类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蛋糕、腌制类食品等,在清淡饮食同时,兼顾营养均衡。如果条件适宜,可家中常备血压仪、血糖检测仪等,方便监控自身健康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结语:颈动脉斑块本身并不可怕,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正常饮食,健康生活,谨遵医嘱服药,适当运动,定期检查,就能稳定病情,保证机体安然无恙。
#健康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