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顾名思义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大多数先心病是从婴儿出生前在孕妇肚子发育异常或者受到障碍而引起的,其治疗方式相对复杂。
那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式有哪些?相信家长们看完这篇文章,会对先心病手术有初步了解。
常见的儿先心病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1、正中开胸手术;
2、右腋下小切口手术;
3、介入封堵治疗;
4、左后外侧切口手术;
四种手术方式的区别和优缺点
一、正中开胸手术
正中开胸是最传统的手术方式,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先心病。
优点:
1、不受年龄、体重、病情的限制。
2、开胸能直视心脏,修补缺损准确,手术远期效果确切。
缺点:
1、胸骨劈开、手术及住院时间长。
2、有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的概率。
3、约6-10cm手术切口,部分会发生胸廓畸形、瘢痕巨大,影响美观,对患儿及家长有一定的心理伤害。
二、右腋下小切口手术
以外科手术为基础,改善切口入路,减少创伤的术式,目前以右侧腋下切口手术最为成熟并为广大患儿家属接受。
优点:
1、美观、切口小且隐蔽。
2、创伤小、患儿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
3、治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
缺点:
1、手术视野相对暴露没有正中开胸手术清晰,部分复杂手术不适宜使用。
2、切口距离心脏远、手术操作技术难度大、对医生经验、技术经验以及团队配合经验要求较高。
三、介入治疗
介入封堵一般由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或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以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
1、对于较小房缺及动脉导管未闭为首选操作。
2、患儿仅需局部麻醉,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
3、无需打开胸腔,创伤小。
4、不需要输血。
缺点:
1、适应于较大年龄的患儿,如果孩子年龄较小血管太细无法操作。
2、室缺介入的并发症率高,对于室缺的位置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3、先心病介入治疗可能造成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过性低血压、局部出血及血肿的并发症。
4、如果指征选择不当,可能发生远期脱落、磨损等并发症。
四、左后外侧切口手术
此手术方式较少见,切口约5cm左右,主要用于粗大的动脉导管结扎、主动脉弓缩窄矫治等非体外循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