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东东?
是从血管壁上取下来的颈动脉斑块
这又是什么“神功夫”?
这是我们开展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该手术通过剥脱颈动脉里的粥样硬化斑块,可消除头晕等脑缺血症状,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又涨知识啦,给你们点赞!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9月28日,医院为两名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了作为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重要技术项目之一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填补了滑县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标志着该院卒中中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
小铺乡66岁的王大爷和留固镇63的柴大爷均以头晕、头胀、肢体乏力入住医院神经内科,做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颅内多发脑梗死;头颈联合CTA(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证实颈动脉内膜狭窄均超60%。
脑组织作为中枢神经,发挥着“司令部”的作用,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将面临颈动脉完全闭塞、粥样斑块脱落形成脑栓塞的风险,脱落的斑块会堵塞脑血管,导致卒中(如急性脑梗死),若累及主干血管,可危及性命。
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颈动脉支架成型术(介入治疗)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属于介入手术,微创,但远期有一定的再狭窄率,费用高。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在直视下切除斑块,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再狭窄率低,费用低。
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作为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院领导高度重视,医务科组织胃肠血管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主管卒中中心副院长李建刚参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发生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原则是颈动脉狭窄超过50%且有头晕、头疼、视力下降等症状的病人为防止发生脑卒中,通常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改善脑部血运循环,提高生活质量。经充分沟通后,决定为两位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确定手术方案后,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胃肠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志杰,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大志成功为两位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将阻塞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完整剥离,两台手术时间均为40分钟左右。
术后第二天,两位患者可正常吃饭饮水,恢复良好,不久将顺利康复出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开展,牵动着医院领导班子的心。手术现场,医院院长李凤垒、副院长李建刚、工会主席胡绍用现场调度指挥。麻醉科手术室主任王静带领科内业务骨干守护患者生命安全
上级麻醉专家术中指导
术中监护:麻醉深度BIS监测,脑氧监测,体温保护……
脑血管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脑血管患者万人每年新发患者万其中致残致死率达30-40%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在脑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脑中风占75%-90%胃肠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志杰提醒: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发生狭窄会导致脑缺血甚至脑梗塞,如果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很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后发出的“预警”信号,应予以重视,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刘志杰建议: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病史的中老年人,尤其有吸烟史的男性,每年应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筛查。对于有缺血症状及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及时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在世界卒中日的到来之际,为积极预防脑卒中,医院联手医院为全县老百姓送来了福音:凡是到医院就诊筛查,颈动脉狭窄大于50%,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仅限前10名),医保报销之后的自费部分,由该院全部承担。这是医院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实施的又一惠民举措。
有需要的患者请联系滑县人民院卒中高危因素筛查门诊主任郭红玲,对您进行初步评估和筛查。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