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疾病学习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TUhjnbcbe - 2022/2/26 13:24:00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又称Takayasu病、无脉症,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变,常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造成病变动脉供血组织的缺血性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2~4,发病年龄以15~30岁为多。

一、病因

尚不明确,近来认为可能是感染引起血管壁上的变态反应所致,本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

二、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是慢性、渐进性全层动脉炎,动脉内膜增生,纤维化,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外膜滋养血管壁增厚伴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

由于血栓形成及机化,可以引起受累的血管严重狭窄甚至闭塞;血管壁的损伤还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动脉瘤。

三、临床症状

1.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缺血,如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咀嚼时腭部肌肉疼痛。严重者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尤以头部上仰时,上述症状更易发作。

2.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缺血,上肢无力,发凉,酸痛,甚至肌肉萎缩。

3.少数可发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可使对侧椎动脉的血液逆流入狭窄或闭塞侧的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四、超声表现

多累及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双侧近-中段,管壁弥漫性环形增厚,形成特征性的“通心粉”征,反映了内膜和中膜的炎性改变,受累管腔狭窄、闭塞。

五、鉴别诊断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年龄常超过50岁,超声通常表现为动脉壁不规则不均匀增厚,并伴有严重钙化,颈动脉病变最易累及颈动脉分叉处,

多发性大动脉炎常为均匀一致的增厚,一般不伴有钙化,病变多发生在颈总动脉的近端和中段,而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颈外动脉很少累及。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主要发生在四肢膝、肘关节远端中小动脉的全层动脉炎,常伴发静脉的炎症和血栓形成,好发于吸烟的男性轻壮年。

六、病例分析

患者女,35岁,体征为双上肢血压低,左侧为著。

图示双侧颈总动脉近段和中段管壁明显增厚,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呈紊乱花色血流表现,考虑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

图示左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和椎静脉血流方向一致,考虑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完全型)。

图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

其余超声表现: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双上肢动脉血流呈低速低搏动改变。

综合上述超声表现,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疾病学习四多发性大动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