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天气转凉,
对于不少患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人来说,
则又要迎来身体的“大考验”了。
寒冷的环境会让人体血压升高、血管收缩,
因而动脉闭塞的程度也可能进一步加重。
我们知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它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轻则会出现腿软发凉,重则会出现脚足坏死。特别是进入冬季,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加剧,是下肢缺血的高发期。
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一步加重呢?
有关专家表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因为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脂质物质在血液中沉积形成斑块所导致的。其中高血压就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随着血栓的不断增大和继发,就会逐渐堵塞血管,从而造成下肢疼痛、畏寒甚至溃疡坏疽等一系列慢性缺血的表现。所以,寒冷季节,要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首先应该预防高血压。
人体的血压波动有三个特点:除了年龄和早晚的不同外,气温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血压的稳定性。血压升高,除了常规的服药控制外,还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进行控制。如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避免超重肥胖,尽量不喝酒,或者适量饮酒等。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预防高血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冬季来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除了要注意足部保暖,护理患肢外,还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血管的压力,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当然,这只是一种辅助疗法,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按时服药,医院进行专业治疗依然是必要的。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