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解剖
(一)上肢血管
1.上肢动脉:
双侧上肢动脉都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上肢动脉主干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在肘窝分出尺动脉和桡动脉,桡动脉末梢与尺动脉的掌深动脉构成掌深弓;尺动脉的末梢与桡掌浅动脉构成掌浅弓。由深、浅两弓发出掌心掌指动脉等。
2.上肢静脉:
一般分为深浅两组。上肢的浅静脉变异较大,深静脉的分支、走行与同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均有静脉瓣。
(二)下肢血管
1.下肢动脉:
起始于髂外,终止于足底。髂外动脉出腹股沟为股动脉,股动脉分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和股动脉、腘动脉,胫前(下延为足背)、后动脉(为腘动脉直接延续)胫后的分支腓动脉、足底外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前的足底深支吻合成足底动脉弓。
2.下肢静脉:
主要有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外,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之间由交通静脉连结。浅静脉由两条主干即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构成。
二、造影技术
(一)手术操作
1.动脉造影:
四肢动脉造影大多采用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插管技术,按不同的部位将相应导管置于靶血管进行造影。常规造影导管头端置于锁骨下动脉近端。
2.静脉造影:
逆行性静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患侧股静脉注射对比剂。顺行性静脉造影:常规采用7~9号静脉穿刺针穿刺浅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动态或静态方式造影。
(二)造影参数
对比剂浓度为40%的离子型对比剂,或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
(三)造影体位
取正位,必要时加侧位和斜位。
(例题)患者女,39岁,因胫前动脉狭窄,行DSA介入造影,关于采用的造影技术,错误的是
A、股动脉穿刺造影
B、常规造影体位取正位,必要时加斜位和侧位
C、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
D、可采用逆行性造影
E、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
D
(例题)四肢动脉血管造影的目的是
A、糖尿病的诊断
B、炎性疾病的诊断
C、高血脂的诊断
D、血管本身病变的诊断
E、高血压的诊断
C
(例题)四肢DSA所用对比剂的浓度是
A、20%
B、30%
C、40%
D、50%
E、60%
C
(例题)四肢动静脉造影体位不同角度摄影的目的,错误的是
A.明确病变的形态
B.明确病变的范围
C.明确病变的狭窄程度
D.明确动静脉瘘的分流处
E.明确动静脉瓣功能
E
(例题)髂外动脉移行为
A、臀下动脉
B、髂内动脉
C、股动脉
D、髂腰动脉
E、闭孔动脉
C
(例题)属于四肢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是:
A.ASO
B动脉瘤
C.血管畸形
D.Raynaud病
E.胸廓出口综合征
ABCDE
(例题)关于下肢静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肢静脉有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B、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外
C、深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
D、深、浅静脉之间有交通静脉连结
E、浅静脉主要由小隐静脉构成
E
(例题)上肢动脉起自
A、头臂动脉
B、颈总动脉
C、椎动脉
D、锁骨下动脉
E、颈外动脉
D
(例题)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过程中,靶血管与导管头位置较远时,高压注射器上首先需要选择
A.X线曝光延时
B.注射延时
C.增大注射压力
D.增大注射流率
E.增加注射时间
A
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考试教材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