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介绍
心脏CT扫描(CCT)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从一种研究工具发展成为强有力的临床成像技术。目前,在疑似梗阻性冠心病(CAD)的诊断中,当患者不稳定时,CCT被认为是主要的诊断工具。这被定义为解剖学方法,20年来一致受到功能性方法的挑战,而功能性方法是基于对负荷期间冠状动脉内血流减少并发症的评估(即通过负荷心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负荷心脏磁共振、负荷核医学成像(SPECT/PET)等不同策略检测到的缺血。关键是,这从来不是真正的对抗,因为功能测试不能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或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至少直到最近,CT也从来没有能够成为功能成像模式的替代品。这主要是与以下事实有关的问题:在CCT发展成为临床工具之前,最初只有有创性血管造影才能提供解剖冠状动脉成像。至于诊断医学的许多其他领域,我们首先寻找解剖/形态学改变,然后完成功能评估。CCT在心血管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阻塞性CAD的一线诊断工具,而且在其他条件和情况下(如结构性心脏病及介入、先天性心脏病等);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它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发展到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关于CCT扫描、解释和临床应用的最新指南。02
如何进行心脏CT检查
2.1背景
CCTA是一种稳健的成像技术,从技术角度来看,无论是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里,CT的发展主要是由心脏应用所推动。更快的机架旋转速度、更宽的探测器阵列、更强大的X射线球管、更灵敏和无噪声的探测器,这些都是由于临床需要逐步提高技术对具有越来越复杂心血管疾病的更广泛患者依从性而推动(图1-4)。因此,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最先进的CT扫描技术可以用其心脏成像能力来表示,只有极少数例外。
图1正常冠状动脉的CCT全景表现。该图显示了CCT正常冠状动脉的全景图。通过CCT重建冠状动脉树,显示没有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也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证据。A,心脏的3D-VR显示。B-D,分别是RCA、LAD和CX冠状动脉的曲面重建。图2不同CAD表型的CCT。图中显示了不同的CAD表型。A,正常的LAD。B,轻度非阻塞性心脏病患者的LAD,主要表现为非钙化表型。C,严重弥漫性冠心病患者的LAD,表现为阻塞性部分钙化表型(即伴有钙化和非钙化动脉粥样硬化)。D,由于主要是非钙化斑块导致血管开口近端短闭塞的患者的LAD。
2.2时间分辨率
CT成像时间分辨率的一般定义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连续时间点之间区分物体位置(如果是小对象则更好)的最佳能力。
运动是影响心脏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横膈膜引起的运动(大多数情况下,屏气很容易使之最小化),更重要的是由心跳引起。整个心动周期内的心脏运动随心脏时相的变化而变化,并随着心率的逐渐升高而显著增加。因此,需要减慢心率,以便在整个CT数据集中实现最小的残余运动。4层、16层和64层CT早期CCT的理想心率均在60bpm以下。目前,有一些技术将技术开发导向高时间分辨率设备(例如/层的双源CT),而其他技术则更侧重于增加探测器的宽度(例如//层CT)。如果我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