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案例青年女性颈动脉夹层竟源于ldq
TUhjnbcbe - 2021/8/21 21:46:00
青少年患白癫疯 http://m.39.net/pf/a_4781419.html

王晓琳

医院

案例回顾

患者女,28岁,因头痛头晕6天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夹层(双侧)于-6-:04入院。

自诉6天前自己在家不慎扭伤颈部及撞击头部后出现头痛、头晕,头痛以颈枕部为著,当时发现右侧头顶局部高出皮肤一肿物,无言语不流利、肢体无力,无口角流涎,遂来我院急诊科,颅脑及颅骨CT平扫未见显著病变;颅外软组织稍增厚。

后自行回家,头痛头晕较前好转,后自觉双侧颈肩部疼痛,昨日再次来我院就诊,行颈椎拍片:颈椎骨质未见异常,生理曲度异常。颈部血管超声:考虑双侧椎动脉血管夹层(壁内血肿型)。TCD: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高。建议其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波利维、匹伐他汀”回家治疗,自觉无明显好转,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住院。

给予患者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卧床休息,避免颈部剧烈活动,低分子抗凝、他汀调脂稳定斑块、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补液等治疗。

6-3颅脑及颅骨CT未见显著病变:颅外软组织稍增厚。颈椎拍片示生理曲度异常,颈部血管超声考虑双侧椎动脉雪花膏夹层(壁内血肿型),TCD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高。

6-4实验室检查:凝血六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2.80S,纤维蛋白原:1.85g/L,嘱加用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天后复查凝血功能。

6-7复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8.5,纤维蛋白原2.13g/L,国际化标准比值:1.53。

6-8动后头晕较前好转,无明显头痛等不适,生命体征平稳,要求出院。

总结分析

此患者年轻,既往体健,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病因可能是:颈部外伤导致椎动脉夹层形成,经主治医师查房反复问诊得知该患者与家人发生矛盾后剧烈晃动头颈部所致。

椎动脉夹层是椎基底动脉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好发于青壮年。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以前者巨多。椎动脉夹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枕区及颈部疼痛.与脑干或小脑缺血性损伤有关。DSA是诊断椎动脉夹层的“金标准”。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包括患侧头面或颈部疼痛、同侧霍纳氏综合征及局灶性脑缺血或视网膜缺血症状。

椎动脉夹层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颈部按摩推拿及颈部外伤、肌纤维发育不良、遗传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病、近期急性感染、血清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偏头痛。椎动脉夹层最常见病因是创伤,颈部按摩推拿容易引起双侧椎动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治疗以抗凝为主,急性期溶栓要慎重,因夹层可致血管壁全层破裂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续以华法林口服,不能耐受者可以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定期复查,根据血管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经验分享

椎动脉夹层是椎基底动脉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好发于青壮年,颈部按摩推拿及颈部外伤是最常见的诱因。

在此再次警惕大家:不合适的“按摩”及暴力晃动可能会导致椎动脉夹层,短时间内夹层血栓形成并脱落栓塞小脑后下动脉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夹层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以有头颈部外伤病史、以脑血管意外事件起病的年轻患者,应尽早行MRI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当我们处于危险或被动状态时一定要保护好头颈部!

参考文献

[1]胡景,原韶玲,于世平,等.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超声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夹层1例,.15(30).

[2]阎志慧,王英,梁志刚,等.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九例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2(9):—.

[3]李维,李小波,侯德仁,等.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颈部外伤致动脉夹层并Wallenberg综合征1例报告,,31(4).

?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赞精彩回顾

我是谁?一个男护士!——全国男护士宣传片

特别报道

这个护理会,是一场男人的聚会!第6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举办!

接力

来自一位护士的深思和呐喊

本期编辑:深院老李

主编

投稿邮箱:jlhnhs

.
1
查看完整版本: 案例青年女性颈动脉夹层竟源于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