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究背景
美国及国际心脏介入领域的入路已从股动脉转为桡动脉,该入路能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如大/小出血、假性动脉瘤及血肿,有更高的安全性,还具有患者术后早下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但神经介入手术的路径未发生转变,仅0.3-4.5%的血栓切除术采用桡动脉入路,有学习曲线、脑动脉弯曲度、导管直径等多方面原因。为对神经介入股动脉入路并发症有更客观的认识,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查尔斯施密特医学院的S.Z.Shapiro教授在年2月的AJNR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前瞻性机械血栓切除术试验中数据进行了系统回顾。
02
材料和方法
分析的文章来源于PubMed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指南的内容,包括年以后发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提到了神经血管机械血栓切除术中主要和/或次要的股动脉入路并发症。提取股动脉入路的主要/次要并发症,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时,只考虑主要并发症和次要并发症。共筛选了项前瞻性研究,其中7项符合纳入标准。在次干预中发现了11种主要的入路相关并发症,显示经股动脉的机械血栓切除术患者的主要入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如果考虑轻微的入路并发症,在项干预措施中共检测到35次,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9%。
03
研究结果
纳入实验如表1.所示。这些研究在机械血栓切除术的材料使用、干预时间、血管闭塞位置和tPA给药等方面存在差异。
表1.临床实验总结
如表2.所示,每项研究的入路相关并发症率从0%到11.65%不等。入路相关并发症率的计算方法为:入路并发症的总数除以每个研究中机械取栓术的总数。这些研究提到了血管夹层和穿孔,但并非所有病例都指明具体血管。
表2.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04
研究结论
该分析表明,经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领域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在心脏介入领域文献报道的相似,现实中可能更高。经桡动脉动脉入路也有其局限性,如桡动脉直径小这就导致血栓切除术中8F导管无法使用。我们建议进一步探讨桡动脉入路应用于神经介入手术的可行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考虑到桡动脉入路的优点,显然有必要研发特定的导管使其既能与桡动脉入路兼容,又能成功地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鹞副主任医师
医院
审校
李轶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经桡动脉VS经股动脉取栓,哪个效果更好?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结果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经鼻咽窝远端桡动脉入路在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