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追求完美翼点开颅要这样保护颞浅动脉
TUhjnbcbe - 2020/12/24 18:26:00
追求完美:翼点开颅要这样保护颞浅动脉

翼点开颅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由于解剖毗邻关系,颞浅动脉(STA)(图1)经常会被损伤。

图1翼点开颅的皮肤切口和在STA上的投影

分离、横断、结扎/电凝几乎成为STA术中损伤的常规处理方式。但你是否想过吻合损伤的STA?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源性损伤几乎成为共识,但是吻合损伤的STA在很多医生看来只是多此一举。

那么,这一做法到底有无必要?也许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TomasMenovsky等的实践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其文发表于近期的WorldNeurosurg上,特兹整理,以飨读者。

一般资料

自年至年间,共计个患者行急诊或择期翼点开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大部分患者为动脉瘤夹闭。STA吻合术的平均时间为12分钟。

在人中,有人可定位出STA,其中有60人可分离出或保留STA。为了掀开皮肌瓣,有52人需切断STA的一或两支(此类患者STA分叉通常较高)。

操作细节

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均于术前行CTA定位STA,非脑血管病患者采取触摸法描记STA走行。

头皮切口处用稀释后的利多卡因(含1:10万的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切勿损伤STA。切口起自耳屏前1cm,沿发迹内侧弧形向前上到达中线(图2A)。注意切口勿过深,以免损伤STA。

仅以手术刀切开皮肤,剩余各层均以组织剪分离。

首先找到位于颧弓上方的STA主干,尽量保留STA。沿皮缘切开颞肌,皮肤、帽状腱膜、骨膜和颞肌之间不用分开,翻向尾端。

若不慎损伤STA,立即以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如果完全切断STA,两断端以动脉瘤夹临时夹闭,留待颅内操作结束后吻合。为了翻开皮瓣,有时必须切断STA分支,此时以动脉瘤夹临时夹闭(图2B、C)并斜行切断STA(图2D)。

图2A:翼点开颅的皮肤切口,术前触摸STA并在体表标注;B、C:用动脉瘤夹临时夹闭STA的额支;D:切断STA,分离皮肤、筋膜和颞肌,全层抬起

斜行切断STA的目的是增加吻合端面积,以减少术后狭窄。断端不用肝素处理(以免影响凝血功能),仅以湿润敷料覆盖。

颅内操作结束,以10-0尼龙线间断吻合血管断端(图3)。

图3缝合皮下组织前吻合STA的断端

吻合完毕用多普勒超声确认吻合段通畅性。术后24小时内以CTA或MRA明确STA的通畅程度(图4)。

图4:术后CTA显示,STA的额支吻合成功,箭头处可见吻合处轻度狭窄。

利弊考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STA的保护意识普遍不足。当其损伤时,通常做法是电凝和结扎。必须承认,不修复STA并不违反操作常规,反之亦然。

而当某些患者人生某阶段需要STA做供体血管时,有保护良好的STA显得异常珍贵。虽然结扎STA是否影响创口愈合尚无定论,但是保护好STA对病人首先是无害的。再者,分离STA并不影响手术进程,相反却是下一步显微操作的热身准备。

在此项研究中,虽然因STA损伤而行吻合的会少量增加手术时间,但并未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作者看来,保护并修复STA有颇多好处:

首先,可完整保留头皮血供。虽然暂时不能证明完整保留STA利于创口愈合和预防感染,但对于有较大感染概率的患者(如需术后放、化疗和再次手术)来说,保留好STA显然是合理的。

其次,保留好STA意味着它就在那里,以备以后作为颅内外血管吻合的供体之需。因为很多合并复杂脑血管病的患者有此需求。

最后,医学教育的考量。重建STA意味着为外科医生特别是住院医生提供更多的显微血管操作经历。以便为日后更加复杂的颅内分流手术打下坚实的技术和心理基础。

原文转载自丁香园

内容来源:医院神经外科

投稿邮箱:tdyysjwk

.
1
查看完整版本: 追求完美翼点开颅要这样保护颞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