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键时刻抢救身边病人第一目击者快收
TUhjnbcbe - 2025/7/20 17:24:00

40岁女子心梗倒地,偶遇医生当场急救,及时送医,最终被成功挽救;60岁阿姨突发“持续性胸痛”,呼吸心跳骤停,所幸同车的一位家属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术,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近年来,越来越多心脏骤停事件屡见于媒体,有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也有因治疗不及时而未能挽回生命的患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有55万人,相当于每分钟都有1人因心脏因素猝死,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发生在院前,入院前这段时间是患者处在危急关头的时刻。

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蔡卫东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急症与创伤已成为城市人群院前急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救护车抵达现场的这段黄金救命时间称为“院前急救待援期”,若患者能够自救或目击者及时施救,可以有效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第一目击者是早期急救的关键人物

蔡卫东介绍,院前急救是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国际上先进国家普遍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急救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先遣部队”。它改变医院或诊所里等患者上门的传统急救医疗模式,而是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急、危、重患者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无治疗期”。医生介绍,从患者发病至获得治疗为止的时间称为“无治疗期”。

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因此,最大限度地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无治疗期,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可以说,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

蔡卫东称,院前急救不单是指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救治,更包括“第一目击者”的初步抢救。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濒危患者的“第一目击者”,比如可能有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有人遭遇交通事故,发生意外伤害。如果民众能掌握一定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当有患者发病时就能及时得到周围人的有效救治。

“心肺复苏术、AED的使用、气道异物急救等技能,都应该要普及。”蔡卫东介绍,医院急诊科年开始推行“护佑生命、救在身边”志愿者服务,长期进行社区健康知识科普及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急救、常见突发疾病及意外伤害紧急处理等,至今共举行60余场,受众余人。

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常识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当身边有人发生这样的意外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需要做些什么?

脑卒中院前急救科普

脑卒中就是脑中风、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或脑出血。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85%。

时间就是大脑,救治需要争分夺秒。神经细胞在血流完全中断、缺氧的情况下最多存活5-8分钟,一名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每1分钟就会有万个神经细胞死亡。缺血性卒中救治的最佳时间窗非常短暂,为3-6小时。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法则。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声音,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快打。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3-6小时内)。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提醒您:牢记中风“”法则,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得了脑卒中,立即拨打,及时医院。

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科普

心脏骤停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把握猝死的黄金治疗期,及时进行心脏按压,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成功复苏的几率,最大程度抢救生命,改善预后。所以,心肺复苏技术非常关键。

第一步,确认现场情况。确保现场环境安全,迅速来到患者身边去识别意识,检查他的呼吸。双手拍打患者肩部,呼喊患者,用5-10秒观察患者胸腹部有无起伏。用千位数计数,每数一次正好是一秒钟,计时10秒确认患者有无脉搏与呼吸。

第二步,拨打急救电话。如只有一人在场,应先拨打,说明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如有其他人在场,需要让其他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开始心肺复苏。

第三步,将患者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跪在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正中置于胸部双乳头连线的中点,身体前倾。按压的同时,看向患者的脸色有无变化,连续用力快速垂直按压。频率在每分钟-次,按压幅度5-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前,应注意患者口鼻腔是否有异物堵塞气道。如果有,应先清理口腔异物,再进行人工呼吸。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键时刻抢救身边病人第一目击者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