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另一个名字是中风,是导致严重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时节之一,眼下天气逐渐寒冷,因个人体质、中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下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退,这些综合因素导致脑卒中的发生率升高。医院(以下简称“市人医”)专家还指出,房颤等心脏病也容易引发脑卒中,这类疾病患者作为心源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出现相医院救治。
中青年人群发病率上升
寒冷的天气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管阻力和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对那些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来说,就很可能诱发病症,包括中青年人群。
脑卒中不再是一种老年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40岁以下的居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由年的1.89%上升至年的2.32%,推算这些居民卒中现患病人数万,每年余万人因卒中死亡。前不久,市人医神经外科丁鸭锁博士就接诊了一名35岁的男性患者,医院时身体一侧已偏瘫,情况紧急。
“市人医开设卒中急诊,具备较快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措施,患者当时就送入了卒中急诊。”丁鸭锁介绍,他们必须先行判断患者是脑梗还是脑出血,因为这两种情况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通过CT平扫,排除了脑出血的情况,初步怀疑是脑梗引起,再通过CT脑血管造影和脑灌注检查发现,患者的颈内动脉闭塞了。如果不能及时打通血管,就算保住性命,这位患者的下半辈子也是长期卧床的状态,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旁人照料。
很快,这位患者进入急诊救治程序,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静脉溶栓,二是做手术将血管打通。手术后第二天,患者的肢体活动就恢复正常。
心源性卒中不可忽视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提到,脑卒中是国人疾病所致寿命损失的第一位病因,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随着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推测年我国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将较年升高约50%。
导致脑卒中的前4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在其他高危因素里,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也很明显。“我曾对个脑卒中病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近60%的患者有心脏病史。”丁鸭锁说。
其实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会在日常生活中用药物控制血压、健康饮食以及减少烟酒摄入,以往因为严重的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患者数量在减少,心源性卒中的病例则变得突出起来。
“大家都清楚脑卒中的危害,却很少知道房颤等心脏病会引起脑卒中。”丁鸭锁解释,由于房颤患者的心房快速且无规律地跳动,导致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泵出,从而形成淤滞,产生微小的血凝块,即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向哪里堵哪里。流到脑部时,堵塞了脑部血管,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这也是它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丁鸭锁建议这类患者尽早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做好心脏康复,降低脑卒中出现的概率。
及时医院
针对脑卒中的抢救,有一句话叫“时间就是大脑”。意味着患者一旦出现脑卒中表现,如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千万不要迟疑,周围人或家属应尽快带其就医。
对发病在4.5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案。该方法是将溶栓药物注入静脉血管,以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实现阻塞血管的再通;发病在6小时内是动脉取栓的黄金时间,越早溶栓或取栓,疗效越好,有些患者甚至可以不落下后遗症。
“不过就算错过了6个小时,24小时之内经我们评估之后,发现有的病人还有机会做取栓手术,为他们争取更多可能。但也有一部分病人错过时机,就丧失了手术的可能。”丁鸭锁曾看到有的病人在脑卒中发生后,本人及家属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只是就近看医生和挂水,一下子就浪费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延误了病情救治。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医院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这些检查和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往往还需要1小时左右的时间,因此,最好在3小时内将患者医院抢救。
记者朱虹通讯员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