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很常见,大多也没症状。于是,在不少人看来高血压就是血压高一点儿,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沉默的高血压一旦发作起来,会危及我们的心脑血管、心脏、肾脏等,严重性真的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面对无声杀手高血压,你真的能置之不理吗?
杨女士今年56岁,她是资深高血压患者,患病已超过10年。之前一直没有任何症状,她觉得高血压不过如此,后来连吃药也变得漫不经心起来。直到最近,她与人发生口角,情绪激动,突然晕倒在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已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而这一切都是血压急骤升高所致。这可吓坏了杨女士及家人:没想到高血压平时不吭不响的,发作起来这么严重。
虽然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但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即便知道患上了也不以为然。因为高血压患者除了部分会有头晕、头痛、脖子发紧、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外,还有80%的人根本没有任何不适,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但没有症状并不代表高血压患者始终会安然无恙。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呈阶梯式缓慢上升,它会给患者带来种种伤害:
脑溢血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弹力降低,脆性增加,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容易破裂引起出血。脑溢血是冬春季节高发,多是剧烈活动、酗酒激动、用力排便等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本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破裂出血。一般发病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出现脑溢血,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宽敞之处,可让患者安静卧床,呼叫急救车;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松解患者衣领,取侧卧位头往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一旦窒息,及时清理并进行人工呼吸。
冠心病
当血压升高时,人体血管壁内膜、内皮细胞容易受损伤,导致血脂容易侵入动脉管壁,同时血管壁的功能与代谢也发生变化。总之,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冠状动脉容易出现硬化、斑块、狭窄,冠状动脉的狭窄和硬化,则会影响心脏供血,最终形成冠心病。在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中,高血压占比高达75%;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引起冠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要高出至少两倍,且病死率明显增高;此外,高血压还特别容易引发心脏猝死。
肾损害
肾脏是由许多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就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直至发展成尿毒症。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常常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先有高血压,以后才有肾损害,患者常出现夜尿量增多的现象。对已发生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建议将血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平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夜尿增多,是否有晨起眼睑、下肢水肿等症状,如有可能提示肾脏已有损害,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检查肾脏;当同时有高血压和肾脏病时,要慎重选择降压药。
下肢残疾
长期高血压会引发包括下肢血管在内的全身动脉硬化。肢体的血供调节功能减退,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症状表现为走路疼痛,但休息后会好转。除了疼痛外,通常还伴随着下肢麻木、乏力感。严重时,下肢血管会被血栓堵塞,患者的双腿会出现肢体温度降低、皮肤出现溃疡等现象,甚至丧失走路的能力。
视力损害
高血压病早期视网膜动脉多为正常,顶多出现一点轻度狭窄。但是到了中期,视网膜动脉多会发生硬化,晚期则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渗出、出血和视神经盘水肿,进而影响视力。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则有失明的风险。
TIPS:血压控制也要因人而异
通常情况下,60岁以下的人群,血压不超过/90毫米汞柱即为正常;对于60岁以上人群,血压可以适度放宽,不超过/90毫米汞柱即为正常。不过对于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则要更加严格,最好控制在/80毫米汞柱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