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后1-2周,为一级康复,其目标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肢体肌张力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以及肢体正确摆放和体位转换(如翻身等),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对偏瘫侧各种感觉刺激,对患者心理疏导,以及其他相关的床旁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同时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心房颤动等),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体位与患肢摆放:定时翻身(毎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开始由家属辅助被动翻身,待患者掌握动作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1)患侧卧位时,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应前屈90°,伸肘、伸指、掌心朝上,偏瘫侧下肢应伸髋、膝稍屈、踝背伸90°。
(2)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背部及骨盆下应置薄枕,防止日后萎缩,上肢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朝下,偏瘫侧下肢伸髋、伸膝、踝背伸90°。
(3)健侧卧位时,偏瘫侧上肢有支撑(垫枕),肩关节前屈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朝下;偏瘫侧下肢有支撑(垫枕),呈迈步状,患足不可悬空。
可参考下图:
(图1,PS:本文图中所有深色标注肢体代表偏瘫侧)
2.偏瘫侧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为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侧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及言语刺激,帮助患者主动参与。被动活动应在无痛或少痛范围内进行,以免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3.床上活动:
(1)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健侧辅助患侧,做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的上举运动。
(2)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足踩床面,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患侧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健侧足踏在床面上发力,带动骨盆及下肢完成翻身动作。
图2
向健侧翻身时,动作要领同前,肢体摆放动作同前,只是在偏瘫侧下肢的起始部位需他人帮助。
(3)桥式运动:仰卧位,上肢置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大腿发力使臀部抬离,维持该姿势5-10秒。
图4
4.物理与传统疗法:局部机械性刺激(用手在相应肌肉表面拍打等),按摩、针灸等,通过深浅感觉刺激以帮助局部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肢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