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不病,老不老,就看微循环正常还是反常 [复制链接]

1#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在体循环,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物质交换的场所。富含营养和氧气的动脉血从左心室射出,经支动脉进入微动脉,血液中的营养和氧气便通过毛细血管微孔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代谢尾物又通过毛细血管微孔流回到静脉端,然后回流到右心房。

血液中的营养是从门静脉获得,即食物在胃肠消化,营养物质便在胃肠的毛细血管进入门静脉,门静脉入肝,在肝小叶滤过后与静脉血一起进入右心房。

血循环系统

血液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又进入肺循环,肺循环的动脉血入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吸入氧气进入血液,把富含氧气的静脉血送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又进入下一轮体循环。

血液中的一部分尾物,是通过肾动脉进入到肾小球,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析出成尿液排出体外,一部分是通过皮肤汗腺的毛细血管网析出汗液排出体外。

看来,无论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都含有细胞代谢的尾物,只不过营养和氧气在动脉血含量高,而细胞代谢的尾物在肾静脉含量少。这说明血液并不是“纯净”的。

微循环

在微动脉两端和微静脉有平滑肌包绕,平滑肌收缩,血管管径就会缩小,血流就会减小。如果是平滑肌收缩致微循环血管关闭,微循环的血流就会中断。微循环血液减少细胞代谢就会异常,微循环的血液中断细胞就会死亡。

全世界的学界都认为微动脉、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壁上的平滑肌是受交感神经支配,用来调节微循环的血量。可是,无数实例又证明:人在高兴的时候,或者心激动的时候,就会面红耳赤,受惊吓和生气的时候又面色苍白,这样,微循环究竟是交感神经调节,还是受情绪控制?是不是情绪控制交感神经,又控制微循环血量?

学界还认为血液进入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约为30mmHg;到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约为12mmHg。可是以冠动脉为例,心脏的射血压是80~mmhg,冠动脉是10cm,冠静脉是10cm,冠静脉端的血压是0mmhg,则毛细血管的血压值就应该是40~60mmhg,而不是30mmhg。只有这样,才符合血液力学原理。

如果不是这样,淋巴液怎么回流?静脉血又怎么回流?血液没有动力,又怎么运行?如果毛细血管的血压真是40~60mmhg,那么目前的血液与组织液交换理论和微循环理论就很有可能被颠覆!

人横卧时,全身的动脉压与左心室的射血压基本相等。全身的静脉压又与右心房的回血压基本相等。这样,为数十万亿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的毛细血管的血压值,就都应该接近于40~60mmhg。

横卧动脉压相等

相反,人直立时由于不同高度的动脉压均不相等。不同高度的静脉压也不相等。并且越是接近头顶的血压值越低,越是接近双足的血压值越高,因此,不同高度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的血压值也不会相等。不同高度微循环的血压值不等,不同高度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才异常。

人体又是由数十万亿细胞构成。按照目前学界的观点,为数十万亿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的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压都是30mmHg,静脉端又都是12mmHg,这可能吗?难道就没有变化?至于神经调节说、儿茶酚胺说和乳酸说,又靠什么来调控?靠什么来完成?是不是一个假说?

正是因为人直立后微循环失常,心波动后微循环失常,人体数十万亿细胞的代谢才异常,人才会生亚健康慢性病,这不但是生亚健康和慢性病的因,还是衰老和早亡的因。因此,病不病,老不老,主要是看微循环正常还是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