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卒中致残致死率高,做好这两点,可以挽 [复制链接]

1#
头部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_4784139.html
                            

原创LM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脑卒中是我国国民“头号杀手”,做好“早治疗,重预防”这2点,可以挽救无数生命。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卒中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年10月29日是第十五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值此之际,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夏健教授,从我国的现状出发,为我们讲述如何有效治疗和预防脑卒中。

卒中防控,我们仍面临这7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社会对脑卒中防控的认识有所增加,且临床中具有脑卒中干预知识和技术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使我国整体的脑卒中筛查、防控水平得到广泛提升。

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脑卒中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仍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夏健教授从以下6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总结:

1.卒中城乡分布差异显著

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区是脑卒中的重灾区,农村居民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居民,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卒中城乡分布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因此,需积极推进市、县卒中防治及初级卒中防治中心建设,加强分级诊疗制度,促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政策在基层的落地。

2.卒中一级预防仍不理想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表明,调整生活方式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研究显示,自至年,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所提高,但我国公民的防控意识、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仍不理想。

3.脑卒中后的康复体系尚不完善

-年相关数据显示仅59.4%的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康复评估,其中只有一半通过康复治疗师评估。脑卒中后康复率较低的原因包括缺乏康复保险,缺乏完善的康复体系,缺少康复技术,缺乏康复认知,特别是早期康复。关于康复的证据也很少,需要进一步调研。

4.过度诊疗导致资源浪费

头部CT/MRI检查已在城医院普及,然而,无症状头部CT/MRI脑白质异常信号常被过度诊断为脑梗死,尤其是非神经专科医生,进而导致过度治疗,造成资源浪费及不良反应等问题,为患者和家属带来心理和经济负担,也影响流行病学数据的精准性。

5.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不高

脑卒医院开始使用二级预防药物,但出院后社区居民的依从性较差。社会经济因素(健康保险和报销政策不足),以及不了解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必要性,这是阻碍长期治疗的两个主要原因。

6.卒中后溶栓比例偏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疗法是及时恢复脑血流量挽救尚未梗死的缺血脑组织。目前,在中国只有10-20%的脑卒中患者在3小时内就医。入院延迟与若干因素有关,尤其是未早期识别急性脑卒中症状。大约仅有五分之一的患者识别脑卒中早发症状,同时在所有患者中也只有约五分之一的患者拨打了紧急电话。对于及时入院的卒中患者而言,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出血风险的高度担忧也是导致溶栓比例偏低的重要因素。

多学科合作,为患者开启生命“绿色通道”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急性脑梗死一旦发生,必须分秒必争,在最短时间内开通堵塞血管。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得到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证实,但存在治疗时间窗短、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等缺点。

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血管内途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取得了很大进展。基于此,夏健教授给我医院“绿色通道”机械取栓术的成功案例:

19

家住汨罗市的陈女士,65岁,今年7月9日下午在家中突然出现右手无法抬起和持物,行走时向右侧倾斜,言语含糊不清,随后不能说话,且昏昏欲睡。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由于存在禁忌症而未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血小板较低:^9,且1周前因左侧腕部骨折行外科手术),医院。

急诊神经内科医师询问病史及查体,患者既往有“甲亢性心脏病”和“脑梗死”病史,考虑此次为心脏栓子掉落所致的心源性脑栓塞可能性大。此时距患者发病已经5小时,怎么办?必须争分夺秒挽救患者。

因此当班医生立即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脑血管病亚专科介入团队、麻醉科及导管室迅速到位做好取栓准备。急查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立即启动脑动脉机械取栓手术。

在麻醉科、导管室的全力配合下,医院脑血管病亚专科介入团队于患者入院后60分钟完成股动脉穿刺置管,脑动脉造影证实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入院后90分钟成功取出暗红色质韧的血栓。随后造影显示血流完全再通。手术次日,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有效的时间窗内达到责任血管再通是成功治疗的关键。静脉溶栓是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手段,如存在静脉溶栓禁忌且发病在24小时内,可行多模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一旦明确存在大血管闭塞及缺血半暗带,应积极开展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血管内治疗。

做好卒中预防,需守好这“2道关”!

夏健教授指出,“脑卒中危害严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给社会和家庭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因此,最好从源头控制疾病的发生。脑卒中一级预防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应如何做好预防?对此,夏健教授进行了具体的总结:

1.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减肥、限酒,酒精摄入男性≤25g/d,女性减半;

饮食多样化,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减少钠、增加钾,钠≤6g/d,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注意控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

加强锻炼,健康成人至少3-4次/周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2.防控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高血压患者,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90mmHg以下,65至79岁的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90mmHg以下。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压≥/90mmHg时应使用药物降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80mmHg。

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建议定期(3~6个月)检测血脂,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作为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根据ASCVD风险设定LDL-C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mmol/L;高危者LDL-C2.6mmol/L?

对于房颤患者,应根据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估?医院是否具备抗凝治疗监测条件(INR),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抗凝治疗。

其他可控危险因素还包括:房颤之外的其他心脏病、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睡眠呼吸暂停、高凝状态、药物滥用、炎症和感染、偏头痛等,可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或其他系统性栓塞预防方案?

最后,夏健教授通过医学界向大家传达了一段寄语: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意味着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脑梗死一旦发生,要第一时间到具备溶栓、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方面,也需做好一级预防,控制好疾病危险因素,从源头减少卒中的发生。

专家简介

夏健教授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

美国耶鲁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委会青年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

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参编教材以及学术专著6部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指导:夏健教授

本文整理:LM

原标题:《脑卒中致残、致死率高,做好这两点,可以挽救无数生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