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一卒,功不唐捐。今天是咱们一起学习的第天
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1)正常颈动脉:IMT1.0mm。(2)内中膜增厚:IMT≥1.0mm。(3)斑块形成:局限性IMT≥1.5mm。对有斑块形成的病变,描述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声学特征。注意有无活动性斑块(罕见)。用声学造影剂增强有助于提供是否易损斑块的信息。1)部位:斑块所在动脉及所在近、中、远节段和内、外、前、后侧壁。2)大小:斑块的长度和厚度,最大厚度从横断面确定。3)形态:如扁平形、不规则形,表面是否有缺损、溃疡。4)声学特征:均质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和不均质回声(内部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强度的回声)。2.颈动脉狭窄与闭塞(1)导致狭窄的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形态、声学特征。
(2)二维超声图像测量残余管径、原始管径和面积,计算内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计算公式:狭窄程度(%)=(D1-D3)/D1×%或(D2-Ds)/D2×%
注:Ds为狭窄处残腔内径;D1为狭窄近端管腔内径;D2为狭窄处原血管内径。
(3)频谱多普勒测量狭窄段、近端、远端的血流速度和比值,根据血流速度计算狭窄率
(4)彩色多普勒:斑块处显示彩色充盈缺损,中重度狭窄血管腔内显示彩色多色镶嵌,为明显湍流,轻度狭窄显示血流束变窄,完全闭塞者彩色血流中断。
(5)测量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管径。
(6)如有血管内支架,测量支架长度、支架近、中远段的内径,观察支架内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和最高流速。
(7)注意事项:①50%的狭窄,流速无明显变化,可用灰阶或CDFI判断狭窄程度,计算内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而50%的狭窄需要结合流速判断狭窄程度,但流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注意排除全身因素或侧支代偿等原因引起的流速变化并结合其他参数全面评价确定。②对重度狭窄或可疑闭塞的血管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微弱血流信号或用CDFI调节至适合低速的标尺。应注意重度狭窄和闭塞的鉴别。
如对您有帮助,点个赞,点亮在看,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