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易学难精,尤其对后循环系统,因侧支繁杂多变,经常混淆视听。譬如以开口处多见的椎动脉闭塞,TCD常见的误区有1.误以为颅外段闭塞颅内段没有血流2.对椎动脉异常血流识别不敏感或分析不当3.误探到代偿侧扩张的椎动脉。掌握TCD椎动脉闭塞后段几种常见的血流频谱,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峰时后延:与正常血流频谱比较,达峰时间延长,是因为椎动脉闭塞后,颅内段由侧支供血。心脏收缩引形成S1峰(频谱的第一个尖峰),侧支供血经由小路(枕椎吻合、甲状颈干等)到达颅内段椎动脉,因速度缓慢,导致S1峰血流延迟,与动脉收缩引起的S2峰(频谱的第二个尖峰)融合,形成下图峰时后延的频谱。注意点:频谱与对侧比较,既不能视若无睹,也不能杯弓蛇影。
2.收缩期切迹:出现收缩期切迹,提示椎动脉闭塞后颅内段的血流由两个方向的血流供血,但还是以顺向血流为主。这种顺向血流是由上述枕椎吻合、甲状颈干、肋颈干等分支供血,而逆向血流形成的切迹,则由健侧椎动脉供血。两股势力相反的血流共同为脑干供血。注意点:与锁骨下动脉盗血鉴别,除非是收缩期前的切迹(关于这点大家可以作深度思考),否则建议做患侧上肢的运动试验。
3.部分盗血:如果椎动脉闭塞后,由健侧椎动脉逆向供血加强,与由顺向供血的血流势均力敌,则会出现收缩期逆向,舒张期顺向。注意点:与锁骨下动脉盗血鉴别。
大家可细思一下,为何凡是盗血,无论是源自锁骨下动脉还是椎动脉狭窄闭塞,患侧颅内段的椎动脉都是先影响收缩期,出现切迹、盗血?两个方向的血流,没有引起血流的对冲抵消?它们盗血的机制是一样的吗?无论如何,当出现部分盗血时,提示侧支的通路至少有两条以上,这会是颅内段椎动脉供血的保障。
4.完全盗血:顾名思义,就是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完全逆转,提示椎动脉闭塞后,颅内段血流完全由健侧椎动脉逆行供血,同样,大部分情况下逆向的血流仅累及收缩期,舒张期血流为0,因为血流流向高阻的椎动脉闭塞段,所以显示是一个逆转的单峰频谱。有时候,在椎动脉发出小脑后下动脉前、后段各显示不同的盗血程度,前者是部分盗血,后者是完全盗血,是因为有分岔路,顺向血流都流去PICA的缘故。下图就是其中一例,在深度54mm是部分盗血,深度70mm是完全盗血——证实方法是,在压迫同侧CCA时,因枕椎吻合的侧支血流受阻,顺向压力骤减,由对侧的逆向势能剧增,导致逆向血流速度加快。
当然,椎动脉闭塞后,颅内段也可以探测不到血流信号,提示可被TCD探及的侧支未形成或者颅内段也闭塞,患者的病情,常常较形成侧支的重。与之相反,在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的情况下,颅内段甚至可以探测到流速、频谱完全正常的血流,笔者碰到几例,患者完全没有后循环缺血的症状,侧支之强大令人震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