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沿技术股动脉穿刺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及 [复制链接]

1#

作者:merryox

来源:丁香园

股动脉因其位置表浅、管径较大常作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穿刺血管(图1)。韩国的学者Chun在年第2期的Ultrasonograph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经皮股动脉穿刺导致的并发症及其超声征象进行总结。

图1股动脉和股静脉解剖示意图股血管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向下走行,在韧带下方约3cm处可扪及股动脉搏动,为最合适的动脉穿刺部位,而静脉穿刺部位约在同一水平靠内侧1指的位置。

血肿

血肿为血管局部出血渗入周围软组织所致(图2和图3),临床上可表现为穿刺部位的非搏动性肿块或皮下瘀斑。

二维超声上,血肿可表现为股动脉周围的肿块。据出血时间不同,肿块可呈囊性或实性回声。肿块也可表现为等回声,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CDFI可发现肿块内无血流信号,此特征有助于与假性动脉瘤鉴别。

血肿吸收通常需2-3周,甚至更长。连续多次超声随访及介入操作病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图2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5天左腹股沟区触及肿块,超声表现为左股总动脉周围的分叶状无回声肿块。图A为长轴切面,图B为短轴切面,图C示血肿(箭头)内无血流信号,与动脉不连通

图3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1+月左腹股沟区触及质硬肿块,超声表现为肌层内边界模糊不清的等回声肿块

假性动脉瘤

与真性动脉瘤累及动脉壁全层不同,假性动脉瘤系因动脉管壁局部破裂(通常诱因为穿刺所致),导致血液在壁外异常积聚。

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因其大小和位置不同而异,包括因局部肿胀或神经受压导致的疼痛、伴有血管杂音或震颤的搏动性肿块以及腹股沟膨出或血管杂音。导致假性动脉瘤的高危因素包括股动脉下段穿刺、穿刺针管径较粗、患者接受抗凝治疗、高龄以及高血压等。

灰阶超声可表现为搏动性囊状肿块,若囊内无血栓,则表现为无回声;若囊内存在血栓,其回声与形成时长而定;若囊内充满血栓,则与血肿较难鉴别。

实时超声通常可发现假性动脉瘤内的漩涡状血流或液平面,CDFI可表现为双向的湍流信号(图4和图5)。由于较大的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内均易形成血栓,血液只能充盈部分瘤体,因此也可表现出上述特征。然而某些囊实性肿瘤和乳头状肿瘤也可出现该特征。

图4右侧股部触及搏动性肿块证实为假性动脉瘤。图A灰阶超声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囊性肿块,其中可见低回声团;图BCDFI示双向、旋转湍流,瘤内同时可见少量血栓(箭头)

图5冠脉介入术后1天左腹股沟区触及搏动性肿块证实为假性动脉瘤。图ACT检查提示假性动脉瘤形成(箭头),大小约3×5cm;图B多普勒超声显示瘤颈处双向血流信号

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措施包括随诊观察、超声引导下加压、手术修复和腔内凝血酶注射(图6)。若瘤体≤2cm且无症状,建议临床随访观察,注意观察是否有自发血栓形成。若瘤体<3.5cm且无症状,可在超声引导下压迫动脉与假性动脉瘤之间的连接通道。手术修复为标准治疗方式,但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经皮超声引导下腔内凝血酶注射目前为首选措施,但若瘤体颈部较大(1cm)时应慎重,避免邻近正常动脉内血栓形成。

图6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内凝血酶注射。超声引导下,将注射针插入瘤内并尽可能远离瘤颈,将凝血酶缓慢注入其中,超声可实时监测股动脉中是否血栓形成

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是由于针道同时损伤动脉和静脉导致两者间出现直接通道。多次穿刺、动脉后壁穿刺或使用较大管径穿刺针可增大动静脉瘘风险。

临床上,动静脉瘘可表现为穿刺处明显的震颤及杂音。若动静脉瘘较大,灰阶超声即可发现,加用CDFI更可提高诊断率。

动静脉瘘主要诊断标准包括:供血动脉阻力变化、静脉血流频谱动脉化以及动静脉交界处的高速湍流形成(图7)。次要诊断标准包括:动脉和静脉之间可见交通支形成,供血动脉管径发生变化,引流静脉管腔扩张,以及血管周围彩色血流伪像。

若瘘管非常大,可导致远端动脉血流逆转形成窃血。动静脉瘘少见情况下也可合并假性动脉瘤(图8)。

图7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动静脉瘘形成。图ACDFI示股浅动脉(A)与股总静脉间交通支形成(箭头),可探及高速湍流信号(大箭头);图BPW示引流静脉出现动脉化频谱波形

图8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2天动静脉瘘形成。图ACDFI示扩张的股静脉和周围的血管混叠(箭头),系因交通动脉的高速流动血流所致;图BPW示引流静脉出现动脉化频谱波形,这是动静脉瘘的直接征象

动静脉瘘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大小和症状。若较小且无症状,可临床随访,部分可自发性闭塞。其他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压迫、血管内修复和手术结扎。

股动脉夹层

股动脉夹层是导线或导管进入内膜下导致假腔形成(图9)。灰阶超声可显示动脉夹层回声,CDFI可显示真腔和假腔的平行血流通道。若假腔血栓填充,则与壁内血肿或斑块难以区分。

多数非限流性夹层可临床观察,可能会自发性闭合。若存在限流或导致肢体缺血,可行手术修复。

图9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2天股动脉夹层形成。纵向(图A和图C)和(图B和图D)横向超声显示股动脉腔内线性回声(箭头)将管腔分为两部分

动脉血栓/闭塞

股动脉穿刺后约3%可导致管腔局部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图10)。灰阶超声表现复杂多样,CDFI可显示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充盈。

图10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4天管腔内出现动脉栓塞。图A灰阶超声示股动脉内可见低回声团块填充;图BCDFI示动脉内未见血流信号,提示为动脉栓塞

腹膜后出血

股动脉穿刺后导致腹膜后出血非常罕见,死亡率高。高危因素包括抗凝、高血压、股动脉穿刺部位较高、穿刺针较粗等。

若穿刺后患者血红蛋白持续降低,同时伴有眩晕、直立性低血压和同侧腰痛等临床症状,应高度怀疑腹膜后出血。

CT扫描敏感性更高,可发现腹膜后出血位置及血肿范围(图11)。

图11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2天腹膜后出血。CT检查提示右髂外动脉(箭头)出血导致腹膜后血肿,灰阶超声可见腹膜后血肿呈不均匀回声(箭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