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闭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止血u0001带u000 [复制链接]

1#
第一名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的紧要关头,迅速控制致命性大出血显得尤为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止血带,这一医疗工具,便在此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仿佛是一道阻隔死亡的坚固屏障。

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精通止血带的应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止血带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在急救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提升急救技能。

01止血带基础知识

▲1.止血带的基本作用

止血带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中控制致命性大出血,关系到患者生死,是急救中的关键工具。

▲2.国际指南的四步骤

根据《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指南》的指导,实施止血带时需遵循充分暴露伤口、精确绑扎、加压固定和记录与警示四个步骤,以确保安全。

充分暴露伤口

将衣物剪开或撕开,确保出血部位能够完全展现;小心清除肉眼可见的异物,如玻璃碎片或金属碎屑,但需注意避免冲洗伤口。

精确绑扎位置

对于上肢,应选择上臂中三分之一的位置进行绑扎,同时要避开桡神经沟;而对于下肢,则建议在大腿近端,距离腹股沟韧带5厘米的地方进行绑扎。若遇到特殊情况,如腹股沟或腋窝出血,可以采用骨盆捆绑技术来进行止血。

止血带的加压固定

使用商业止血带,如CAT,时,应将其缠绕在肢体上,并旋转绞杆直至出血停止。若采用临时替代品,如领带或布条,需要巧妙地利用木棍或笔杆制作一个绞盘装置来进行加压。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加压的标准是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且出血完全停止。

记录与警示

在患者额头上用记号笔标注时间,如T1:30,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止血带的存在;同时,手机可设置为每30分钟震动提醒,以防止遗忘止血带的使用。

02止血带操作步骤

▲1.充分暴露伤口

在实施止血带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出血部位能够完全展现。将衣物剪开或撕开,小心清除肉眼可见的异物,如玻璃碎片或金属碎屑,但需注意避免冲洗伤口。

▲2.精确绑扎位置

对于上肢,应选择上臂中三分之一的位置进行绑扎,同时要避开桡神经沟;而对于下肢,则建议在大腿近端,距离腹股沟韧带5厘米的地方进行绑扎。若遇到特殊情况,如腹股沟或腋窝出血,可以采用骨盆捆绑技术来进行止血。

▲3.止血带的加压固定

使用商业止血带时,应将其缠绕在肢体上,并旋转绞杆直至出血停止。若采用临时替代品,如领带或布条,需要巧妙地利用木棍或笔杆制作一个绞盘装置来进行加压。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且出血完全停止是加压的标准。

▲.记录与警示

在患者额头上用记号笔标注时间,如T1:30,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止血带的存在;同时,手机可设置为每30分钟震动提醒,以防止遗忘止血带的使用。

03评估与确认

▲适应证与禁忌

在实施任何医疗措施前,都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严格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识别使用止血带的适应证如动脉性出血,明确禁止和相对禁忌情况如颈部出血等。

清晰界定适应证

动脉性大出血:当出血呈现喷射状鲜红色,且加压包扎无法止血时,如股动脉破裂等情形;

多发性损伤:在救护人员需同时处理多名伤员的情况下,对伤员优先级的合理控制;

危险环境:火灾、战场等无法直接实施压迫止血的场合。

明确禁止使用的情形

躯干关键部位出血:颈部、腹部及胸腔等区域,此时需采用骨盆填塞止血带等专业方法;

已出现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由于该病症可能加剧微循环障碍,因此不适宜采用直接压迫止血;

肢体完全离断情形:对于此类伤情,直接对残端进行加压包扎通常更为有效。

需权衡利弊的相对禁忌证

严重外周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足坏疽;

冻伤肢体,其缺血耐受时间明显缩短;

妊娠晚期,此时应优先考虑保护母体的循环稳定。

0操作注意事项

▲防范医源性损伤

精确放置位置:对于上肢,止血带应绑在上臂中段的三分之一处,同时要避开桡神经沟并确保距腋窝5-7cm;而对于下肢,则应将止血带置于大腿近端的三分之一,距离腹股沟韧带5cm处,以避免压迫到股神经。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应将止血带错误地绑在前臂或小腿上,因为这些部位的双骨结构特点可能导致止血带无法有效压迫血管。

适当施加压力:使用止血带时,需要控制适当的压力。对于上肢,动脉闭塞压力应维持在-mmHg范围内,而对于下肢,则需达到-00mmHg。为确保压力控制得当,建议使用配备压力表的专业止血带,如DelfiMedicalT-Series。同时,需注意布条类止血带的使用风险,其必须同时满足完全无动脉搏动和出血停止两个标准才能有效发挥止血作用。

皮肤保护措施:在绑扎止血带时,应在其下方垫上3层无菌纱布,以保护皮肤;对于儿童,则需垫上5层。此外,要避免止血带直接与金属部件(如绞杆)接触,以防冻伤或烫伤。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止血带时,应每小时检查一次皮肤状况,因为潮湿会降低皮肤的抗剪切力。

05时间把控

▲1.预防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在应用止血带的过程中,使用止血带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时间,预防两者损伤,通过建立静脉通道和逐步减压。

关键时间点把控

在院前阶段,止血带的绑扎时间应控制在最长不超过2小时,特别是在环境温度高于25℃时,应缩短至1.5小时以内。进入院内急诊室后,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确定性止血手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肌肉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极限为6小时,但在低温环境下,这一时间可延长至8小时。这些关键时间点的把控,对于预防缺血与再灌注损伤至关重要。

计时方法与通报

采用双保险计时策略,结合电子计时器和人工记录,确保时间精确到分钟。每隔30分钟,需通报剩余的安全时间,例如,“目前已使用1小时15分钟”。同时,应避免通过间断松解来评估出血情况,以降低继发性出血的风险。

预防再灌注损伤

在松解前,应先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血容量;松解过程中,需逐步减压,建议每5分钟降低50mmHg的压力;同时,可预先使用自由基清除剂,如依达拉奉,或采用局部低温处理方法,以降低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06特殊人群操作要点

▲针对儿童、孕妇及肥胖者

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调整止血带的使用,以专为儿童设计的止血带为例。

儿童:由于皮肤较为脆弱,容易受损,因此建议使用专为儿童设计的止血带,其宽度至少为2.5cm,并适当降低20%的压力。

孕妇:在止血过程中,需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