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10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刘昶荣)今天是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战胜卒中,再立人生”(UpAgainAfterStroke)。据了解,卒中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目前是我国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非常高的疾病,80%左右的存活者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0月27日,中国卒中学会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第十三个世界卒中日科普公益活动,号召并引领全国医院(卒中中心)、多名红手环(卒中科普)志愿者在今年世界卒中日前后开展形式多样的卒中科普宣传、健康公益活动。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血管向大脑供血,脑细胞从脑血管的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正常支配人的一切思维和生命活动。
如果脑供血动脉闭塞,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发生坏死,称为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患者的77%;如果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使脑细胞得不到正常血管内运输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发生坏死,则称为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患者的23%。全脑一旦血供中断,6秒内神经细胞代谢就会受到影响,10——15秒意识丧失,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持续5分钟以上则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急性期的卒中治疗是有窗口期的,比如缺血性卒中,如果能在4.5个小时内使用溶栓药物,就会大幅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但超过这一时段,溶栓不仅效果不好,反而可能起反作用,所以国际上的共识是“时间就是大脑”。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在活动中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向公众介绍中国卒中防控事业已经取得的一系列进步和成果。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农村卒中的患病率大幅增加,发病率略有增加,但死亡率在下降;城市卒中患病率略有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说明我们的医疗诊治水平在提高。
王拥军介绍说,在卒中的防控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以及患者身边的人不知道发生了卒中,即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中风,大多不会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医院。因此,对公众进行卒中识别教育,使大多数人能够快速识别卒中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医院进行救治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卒中呢?中国卒中学会于年世界卒中日期间向公众发布推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卒中识别工具——“中风”口诀,将我国常用的医疗急救电话号码“1—2—0”作为一个可以方便记忆的中风快速识别工具:
“1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不能抬;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
中国卒中学会告诫民众: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种症状突然发生,请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或当地卒中中心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往医院(卒中中心)进行抢救。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90%以上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发病原因大致可归因于高血压、体育活动减少、脂蛋白异常、蔬菜摄入不足、肥胖、不良的情绪应激、吸烟、心脏疾病、饮酒和糖尿病等10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控制等可以很好地预防卒中的发生,减少卒中的危害。